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李殿元的博客

 
 
 

日志

 
 
关于我

我土生土长在天府之国的四川成都,典型的与新中国一起长大的“老人”。1966年,正上初中的我停止学业。恢复高考制度后,28岁的我才去读大学。但我的心态始终很年轻。我在工作之余特别喜欢学术研究,涉足的领域广而杂,对许多传统的观念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力图更客观说明历史。这些作品发表在博客上,有点击、有讨论,从而获得了比发表在报刊杂志上更大的乐趣。

文章分类
 
 

商业街发现的中国“船棺王”  

2016-12-02 08:21:53|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成都历史上的中国第一
商业街发现的中国“船棺王”近19米 原来古蜀王家族也流行船棺安葬

2016年12月2日第11版

分享到:
商业街发现的中国“船棺王” - 李殿元 - 李殿元的博客

  很多人以为船棺是高山峡谷地区的人们的一种安葬习俗。但2000年7月至2001年1月,就在成都的市中心商业街,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出一座大型多棺合葬的船棺、独木棺墓葬,而且船棺之大,堪称中国“船棺王”。经考察,这是一处极其罕见的古蜀国开明王朝王族甚或蜀王本人的家族墓地。

  中国的“船棺王”距今2400年

  用整根珍贵巨木凿成

  商业街大型船棺墓葬群是一处罕见的大型战国船棺墓葬,属距今2400年左右的古蜀开明王朝晚期(约当战国早、中期)的大型多棺合葬的土坑竖穴墓。墓向为东北—西南向,墓坑长约30米,宽约20米,面积达600平方米,局部在汉代曾受到扰乱和破坏。

  墓坑现存船棺、独木棺等葬具17具,其中大型的(10米以上)有4具,最大的1具长达18.8米,直径1.7米。国内尚未发现过如此巨大树木做成的船棺,堪称中国的“船棺王”。其余13具为小型,包括一些为殉人或专置随葬品的小型木棺。

  令人惊异的是,所有棺木均用贵重的千年桢楠整木凿成,葬具下垫有纵横交错的枕木。

  遗憾的是,墓坑现存17具葬具中除3具小型船棺未被盗掘外,多数均被盗,或在汉代遭到损坏,但还有7具船棺、独木棺葬具保存较完好,其中5具棺盖、棺身均完整保存。船棺中还出土了较多漆器,如耳杯、几案、瑟、编钟坐基等,还有一些青铜兵器、陶器、竹木器具等。由于各木棺周围满填青膏泥,而青膏泥有密不透氧的性质,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高超的防腐技术,所以木棺及随葬的漆木器和竹席均保存较好。

  据专家们推测:整个墓坑若不遭到破坏,葬具总量应超过30具。

  商业街船棺葬墓地规模宏大,但这种宏大是通过一个群体来体现的。在以前发现的船棺墓中,虽然有个别数棺一穴的例子,但像这样大的墓穴和一穴中这样多的船棺(包括少量其他形的棺木),以前还从未发现过。

  古蜀国时期最高级别的墓葬

  陪葬器物有的来自楚国

  商业街大型船棺墓葬群现存船棺虽受到过盗掘,但还剩下大量漆器和陶器,还有少量的作随葬明器使用的青铜巴蜀式兵器。

  从漆器的制作技术和纹饰风格观察,均应早于湖北江陵一带所出战国中期及晚期的楚国漆器,但却相似于湖北当阳所出春秋晚期的漆器。许多漆器上所出的画在方格之内的龙纹,和中原地区所出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错嵌红铜的铜器上的龙纹非常接近。这些出土物,基本表明这群船棺的年代大体至少在战国早期。

  从漆器中包括的一些大型漆案和漆几的情况看,墓主的身份是很高的。漆器中还有编钟(磬)架子的残存部分,并伴出有木槌,可知尽管青铜编钟或石磬已被盗走,墓主人原来曾以编钟(磬)随葬。

  在已发现的巴蜀文化墓葬中,仅重庆市涪陵小田溪的一座秦代左右的巴人首领墓中出土过一套带符号的青铜编钟,可知使用编钟当是蜀国中的最高贵族才能具有的权力。但各船棺中所出骨骼经鉴定,都是20岁左右及更年幼的青少年,也许并非蜀王,从通常可能考虑到的一般的风俗习惯来思考,很可能是蜀国王族中一些并未继位或成婚的青少年男女。

  这样的墓葬规模,在古蜀国时期是属于较大的,是最高级别的,由此,考古工作者断定这处墓坑应该是古蜀国的王陵,为开明王朝某帝王的陵寝。

  都以为“船棺葬”是巴国葬俗

  不想古蜀国也一样流行

  “船棺葬”是中国南方古代一些少数民族的葬俗。因以船形棺为葬具,故名。船棺葬分露天葬和土葬两种。

  船棺露天葬流行于东南部古越人所在地,主要是福建及江西的武夷山区。这种古老的葬俗,其基本特征就是把死者遗体放进形状似船的棺材里,再行安葬。安葬船棺的方式,又有悬挂岩洞、架在树上和埋入土中之分。迄今所发现年代最早的船棺,是从武夷山观音岩和白岩上取下的两具棺木,均用完整的楠木刳成,和现在闽南等地使用的渔船形制基本相同。经碳素测定,两具棺材的制作时间距今3500年以上,约夏商时代;也有人估计是商周时代

  福建崇安武夷山的船棺是独木舟形,史称“架壑船棺”、“仙船”、“舟船”等,曾流行于商周至西汉年间。近年考古发现,这种船棺分底盖两部分,均由整段木头刳成,上下套合。底部为船棺的主体,中为长方形盛尸处;盖作半圆形,内部刳空如船逢状。

  据文献记载,中国中南地区也有类似船棺葬:湖北称“敝艇”,湖南称“船”,广西称“沉香船”、“仙人舟”。

  用为土葬葬具的船棺,大多以四川、重庆地区出土。过去认为,船棺土葬系古代巴族的葬俗,流行于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前1世纪末。商业街“船棺王”的发掘证明,古蜀国也同样流行船棺葬。

  北方人骑马所以用“车马坑”

  巴蜀人乘船当然是“船棺葬”

  与中原地区常见的丧葬形式不同的是,商业街船棺葬棺木为什么用整木凿成船形呢?原来中国古代南方水运发达,有“北人骑马,南人乘船”之说,以船棺入葬,意为乘一叶小舟抵达彼岸世界,这与北方丧葬文化中的“车马坑”颇有异曲同工之妙。“船棺葬”也就成了南方丧葬文化尤其是巴蜀丧葬文化的独特风景。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三峡和四川、重庆屡有船棺出土。这里是古代巴国的疆域,船棺也一度被认为是巴人独有的安葬方式。成都商业街船棺的出土,说明蜀人也曾经使用船棺下葬。当时专家普遍认为蜀人使用船棺下葬的具体时间在战国时期。

  与成都商业街船棺的出土的同时,在金沙遗址墓葬区也发现了船棺,证明早在西周中期成都地区就使用船棺葬。这一重要发现将蜀人使用船棺作为葬具的时间提前了500年。由于年代久远,金沙遗址墓葬区内并没有遗留下船棺的实物,但通过船形的木质遗迹,他们依然可以断定,船棺在当时是普遍使用的丧葬器具。当时成都平原河流纵横,很多人以河为生,在船上生活,船就像家一样,因而形成使用船棺葬具的习俗。

  金沙船棺遗迹虽然形状与成都商业街船棺相近,但要小得多,一般长1米多,大的有2米多。有意思的是,在遗迹的外围,还散落着不少陶制器具。这些也是随葬物吗?据推断,由于船棺体积并不大,容不下太多的随葬品,所以墓主只有将随葬品放置在船棺外。与成都商业街船棺只在蜀国王公贵族之间流行不同,金沙船棺有可能只是一般蜀人的葬具。

  金沙作为古蜀都邑,豪华宏大,从其祭祀区的出土物便可见一斑。奇怪的是,在这个墓葬区内,还发现了一处“同”字布局的建筑遗存,它们长度达到50多米,其中还有不少房屋的隔断,据专家推断,这有可能就是金沙的宫殿。墓葬区为何会有宫殿存在?据考古工作者介绍,在该墓葬区域中一共发现了700多个墓葬,这些都是西周中期至春秋早期的墓葬,是当时一个比较大型的墓地。然而,根据土层和灰坑判断,这个墓地并非一开始就存在,而是由早期居住区废弃后演变而成。在发掘过程中,专家发现该区域既有单独的房屋遗存,又有建筑群,建筑群的分布形成一个罕见的“同”字,形成一个围合,规模庞大,也许这种建筑就是现在四合院的雏形。

  成都市商业街古蜀王族大型船棺合葬墓的发现,以其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成为古蜀文化中不可或缺、璀璨绚丽的一页,其本身也是难以遇到的一种观赏性极强的古迹,对于成都市的建城历史来说,可以说这是迄今所存最早的一处古迹。

  评论这张
 
阅读(556)|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