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李殿元的博客

 
 
 

日志

 
 
关于我

我土生土长在天府之国的四川成都,典型的与新中国一起长大的“老人”。1966年,正上初中的我停止学业。恢复高考制度后,28岁的我才去读大学。但我的心态始终很年轻。我在工作之余特别喜欢学术研究,涉足的领域广而杂,对许多传统的观念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力图更客观说明历史。这些作品发表在博客上,有点击、有讨论,从而获得了比发表在报刊杂志上更大的乐趣。

文章分类
 
 

愿天速变作男儿——蜀中奇女黄崇嘏传奇  

2010-03-08 16:35:04|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在中国封建社会制度下,众多才技超群的女子的创造性才华被无情扼杀,致使其一腔怨恨,挹挹终生。意外的是,透过沉重的封建阴霾,偶尔也能射出几道奇异的光彩。脱颖而出的一二奇女子的超群才华,直让主宰封建时代的须眉男子刮目相看,叹赏不息。黄崇嘏就是这样一位才华出众而又遭受厄运的蜀中奇女。

黄崇嘏是唐末五代时前蜀临邛(今四川邛崃)人,其史料今仅散见于《十国春秋》、《全唐诗》、《升庵诗话》、《碧湖杂记》、《诗薮》和《随园诗话》诸书的零星记述中,传世作品亦仅“诗二首”,《十国春秋》卷四十五《前蜀》及《全唐诗》卷七百九十九均有所辑录。

从零星史料和作者传世诗作的综合情况进行推断,可以知道黄崇嘏天资聪慧,心志极高,而且善于以诗文应酬诸事;尤其奇特的是自幼便常着男子妆扮,以“女公子”相称;年稍长后,更是秉性难改,仍常以男儿面目浪迹于大千红尘之中。由于她的精心巧扮,以致当时许多人均不能识其真面目,而待之以丈夫礼遇。

黄崇嘏的经历是极富传奇色彩的:

一次偶然的机会,年轻的黄崇嘏在临邛游历时,不幸被恶人所诬告,终以“纵火”之罪名而锒铛入狱。身陷囹圄之中的黄崇嘏极为悲愤,为澄清自己所蒙受的不白之冤,她便以“乡贡进士”的名义作了一首题为《下狱贡诗》的七言绝句呈献给“权知邛州”的蜀相周庠,诗为:

偶离幽隐住临邛,行止坚贞比涧松。

何事政清如水镜,绊他野鹤向深笼?

在这首诗的前两句中,黄崇嘏正面叙述了自己的来历和为人,说明自己不过是偶尔离开“幽隐”之地而来到临邛的游客,本人的行止犹如山涧清澈的溪水和山巅挺拔的青松一样的纯洁高尚。女诗人的言下之意是:我岂是那苟合污浊之人?这不过是恶人的谗陷罢了!接下来的两句诗,黄崇嘏语锋一转,机智地以看似极为平和的口吻问道:既然政治清明得如水如镜,那么,又为什么把我这无辜的山野之人锁禁在幽深的牢笼之中呢?全诗酣畅淋漓,出语不凡,于平缓的语调中委婉地倾述出自己的冤屈,并闪射出灼灼逼人的睿智与才华,真可谓软中有硬,微语中吐露锋芒!爱才的周庠读其诗后,不禁为其才智所倾倒,立即召见,知其实属冤情后,立命将其释放,并荐举黄崇嘏代行“司户参军”之职,以“摄府掾事”。

黄崇嘏上任后,“政事明敏”,“胥吏畏服,案牍一清”。蜀相周庠闻知后,益加欣赏“她”的精明才干,并打算要将自己的爱女许配给黄崇嘏为妻,以结翁媳之谊。

面对恩相的至情厚爱,黄崇嘏百感交集,有口莫辩,十分为难,不得已只得再作诗以陈情,委婉辞婚。这首《辞蜀相妻女》是这样写的:

一辞拾翠碧江湄,贫守蓬茅但赋诗。

自服蓝衫居郡掾,永抛鸾镜画蛾眉。

立身卓尔青松操,挺志铿然白璧姿。

幕府若容为坦腹,愿天速变作男儿!

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至情之作。诗的前两句以极为凄婉哀绝的笔调写道,我一旦离开这锦翠如炽、碧水荡漾的江边小城,伴随我的也就只有“贫守蓬茅”,聊以赋诗来驱赶无尽的寂寞了。继而,女诗人充满感慨地叙述道:自从身着官服出入公堂之后,我本打算要永远抛开鸾镜,不再描眉着妆了。“立身卓尔青松操,挺志铿然白璧姿”立意与《下狱贡诗》中的“行止坚贞比涧松”相同,都是表明作者立身修志准则的。诗的最后两句真可谓呼天呛地,声泪俱下:如果相爷的幕府内能容我为东床快婿的话,那我只得哀乞天老爷,让我速速变为男儿之身了!全诗尽诉自己作为女儿身,不能成全相爷美意的极度遗憾,同时也再次表明了作者如青松白璧一般高洁的志操。字里行间无不折射出才女对不公正的社会待遇的极度愤懑与强烈不平。

周庠读诗后,如梦初醒,大“惊骇”。至此,他方知黄崇嘏是女子,其父乃黄使君;因“幼失父母,与老妪同居”。于是,婚事只得作罢,而一代奇女黄崇嘏女扮男装的故事也就演不下去了。出于惜才之心,周庠未追究黄崇嘏“欺罔之罪”并同意她辞去官职、“罢归临邛”的请求。

归抵家园后的黄崇嘏的处境是极为悲惨的。她囊中羞涩,室中唯四壁而已,陪伴她并料理其生活的也仅仅为一衰弱的老妪。此后,关于她的情况也就失去了记载,只说是“不知所终”。一代奇女子就这样默默无闻地沉没乡间,凄风苦雨地了结了一生,这是极为令人惋惜的。

黄崇嘏虽然沉没了,然而,她的才华和那段传奇般的经历,却给后人留下至为深刻的印象,使得其后各代许多有成就的须眉男子叹息不止,誉语极高。南宋著名诗人谢枋得就曾在《碧湖杂记》中为其扼腕叹息,认为黄崇嘏应该当之无愧地列为古代极有才华的女才子,她的那段传奇般的经历足使古代有名的木兰替父从军的传说为之逊色。明清时的著名学者郎瑛、胡应麟、杨慎、袁枚等人亦分别在《七修类稿》、《诗薮》、《升庵诗话》、《随园诗话》等书中对黄崇嘏的才华赞不绝口。清人彭定求等编辑《全唐诗》亦列其名、小传并收录其诗。近现代人所著的文学史、妇女研究史和古代妇女诗人选辑等著述,也常见黄崇嘏的作品和对她的评价。

尤为有趣的是,黄崇嘏的那段传奇式经历,还被后世艺苑的风流才子们演绎成种种传奇,并掺杂着许多杜撰的成分,附会成“女状元”,发表于勾栏瓦肆之中,传唱于市井乡间,使其更为传布。元代著名戏剧家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中曾记载说,金元时期的杂剧院本中有《女状元春桃记》,时人时有聚观,颇为流行,且极奇绝。此剧即是以黄崇嘏之事为蓝本而加以创作的,可惜此剧院本早已失传。明代杂剧家徐渭曾创作《渔阳弄》、《翠乡梦》、《雌木兰》、《女状元辞凤得凰》四出著名杂剧,时人合称为“四声猿”;其中《女状元辞凤得凰》一剧就是根据黄崇嘏女扮男装事加以改造而创作的。所不同的是剧中还附会以考中状元后,周丞相(以周庠为原型)爱才心切,欲将其爱女嫁于黄崇嘏。黄崇嘏无奈,作诗自明其身为女。后来,周丞相之子周凤羽(虚构角色)亦高中状元,遂娶黄崇嘏为妻,终以“大团圆”结局。这可能是现在所能见到的有关黄崇嘏传奇的较为完整的剧本了。其后,清代著名戏剧理论家焦循仍不惜笔墨,在《剧说》里大谈黄崇嘏传奇剧的演变及其奇绝。正是由于有这些著作对黄崇嘏故事的记载和渲染,才使我们今天对黄崇嘏传奇的由来和真实性有所了解。

生不逢时是黄崇嘏最大的不幸。倘若她生在男女平等、唯才是举的开明之世,她的超群才智定会受到社会重视,她也一定会做出超出常人的贡献。这样,才女也就无需发出“愿天速变作男儿”的呼天呛地式的痛苦呼喊了。

  评论这张
 
阅读(1795)|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