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李殿元的博客

 
 
 

日志

 
 
关于我

我土生土长在天府之国的四川成都,典型的与新中国一起长大的“老人”。1966年,正上初中的我停止学业。恢复高考制度后,28岁的我才去读大学。但我的心态始终很年轻。我在工作之余特别喜欢学术研究,涉足的领域广而杂,对许多传统的观念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力图更客观说明历史。这些作品发表在博客上,有点击、有讨论,从而获得了比发表在报刊杂志上更大的乐趣。

文章分类
 
 

王熙凤对“木石姻缘”持何态度?  

2012-02-20 09:06:40|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是王熙凤设计的“掉包计”害死了林黛玉。然而,从《红楼梦》本身来看,王熙凤却是支持“木石姻缘”的。这就真的很奇怪?

从《红楼梦》前80回来看,王熙凤确实是贾宝玉、林黛玉恋情婚姻即“木石姻缘”的积极支持者。下列故事情节是可以证实的:

《红楼梦》第25回写贾宝玉烫了脸,林黛玉到怡红院来看望,恰巧李纨、凤姐、宝钗都在这里。闲话中说到王熙凤送给大家的暹罗进贡来的茶叶,宝玉、宝钗和凤姐本人都说不太好,惟独黛玉感觉吃着好,王熙凤于是适时地开了一个玩笑:“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林黛玉红了脸,一声不言语,王熙凤又说:“你给我们家作了媳妇,少什么?”指着宝玉说:“你瞧瞧,人物儿、门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家私配不上?那一点还玷辱了谁呢?”

“吃茶”,是旧时女子受聘的习俗;女家吃了男家的茶,表示认可婚嫁。王熙凤说这话虽是玩笑,却是十分巧妙地表示对“木石姻缘”的支持。正是因为这个玩笑开得善意,而且说中了林黛玉的心病,所以多疑任性、口舌尖刻的林黛玉并未生王熙凤的气;在此玩笑后,虽然赵姨娘、周姨娘进来瞧宝玉,李纨、宝玉、宝钗都给她俩让坐,“独凤姐只和林黛玉说笑,正眼也不看他们”。

《红楼梦》第30回写宝玉和黛玉怄气,贾母让凤姐去瞧瞧他们和好了没有。凤姐去拉着林黛玉回到贾母处,对贾母笑着说:“我说他们不用人费心,自己就会好的。老祖宗不信,一定叫我去说合。我及至到那里要说合,谁知两个人倒在一处对赔不是了。对笑对诉,倒像‘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两个都扣了环了,哪里还要人去说合。”

王熙凤在这里用“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两个都扣了环了”来夸张地形容宝玉与黛玉关系的密切,这是在贾母的面前,当然不可能是随便说的。

《红楼梦》第55回写凤姐与平儿谈论府里的各项开销,认定需要“趁早儿料理省俭之计”。平儿说:“可不是这话!将来还有三四位姑娘,还有两三个小爷,一位老太太,这几件大事未完呢。”凤姐说:“我也虑到这里,倒也够了:宝玉和林妹妹他两个一娶一嫁,可以使不着官中的钱,老太太自己体己拿出来……”

“一娶一嫁”虽说可以做各种解释,但在王熙凤的言谈中,是将“宝玉和林妹妹”连在一起说的,此后才说到二姑娘、贾环、四姑娘、贾兰、宝姑娘(钗)、三姑娘,足见她是将宝玉、黛玉的“一娶一嫁”明确当成一回事的。

说王熙凤支持并努力撮合“木石姻缘”,当然不是说她同情或支持贾宝玉、林黛玉的叛逆思想。这其中的原因,张庆善、刘永良先生在《漫说红楼》中精辟的分析:“王熙凤之所以支持撮合宝黛婚姻,除她揣摸迎合贾母的心思外,最重要的原因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

在荣国府真正掌握家政大权的是王夫人,作为贾赦儿媳妇的王熙凤本是没有机会的,她之所以能当上荣国府的大管家,主要是靠贾母和王夫人的支持。王夫人用王熙凤一是因为她的大儿媳妇李纨“是个佛爷,也不中用”,二是因为王熙凤是她的亲侄女。从未来着想,今后的“宝二奶奶”理当帮助王夫人执掌家政大权,将直接影响到王熙凤的地位和利益。比较薛宝钗和林黛玉,宝钗的学识、才干都强于王熙凤,并在王熙凤生病时曾与李纨、探春共同受王夫人委托处理过家务,表现出非凡的理家才能;黛玉却不是管家务的材料,再加之身体不好,仅是一个“美人灯儿,风吹吹就坏了”。如果让宝钗当了“宝二奶奶”,王熙凤就只有靠边站了;而如果黛玉当了“宝二奶奶”,王熙凤就会继续当她的大管家。仅从这里看,王熙凤也会支持“木石姻缘”以维护自己的利益。

至于《红楼梦》第96回“瞒消息凤姐设奇谋”,确实写有王熙凤设计“掉包计”,这个计谋的实施害死了林黛玉。但是,这个故事情节并不能表示王熙凤反对“木石姻缘”。

决定宝玉是娶黛玉,还是宝钗,是在《红楼梦》第90回才有的事。之所以决定娶宝钗,贾母说得很明白:“林丫头的乖僻,虽也有她的好处,我的心里不把林丫头配他,也是为这点子。况且林丫头这样虚弱,恐不是有寿的。只有宝丫头最妥。”身为贾宝玉之母的王夫人立即表示支持贾母意见。两辈婆母都作了这样明确的选择意见,也就是决定了,身为孙媳、儿媳的王熙凤还敢有什么意见呢!过去支持“木石姻缘”,是看见贾母喜欢宝玉、黛玉,因而有意撮合;现在贾母另有选择,王熙凤当然也只有迎合和支持,设计“掉包计”以满足贾母要尽快“冲喜”的愿望也就很自然了。

再者,《红楼梦》前80回之后的40回续书,并非《红楼梦》原作者的创作,而是出自续作者之手。构思出王熙凤设计“掉包计”这样的情节,明显与前80回中王熙凤的言语行为有冲突,因而这可以认定这样的构思是并不符合《红楼梦》原作者的意图的。

  评论这张
 
阅读(8559)| 评论(1)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