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李殿元的博客

 
 
 

日志

 
 
关于我

我土生土长在天府之国的四川成都,典型的与新中国一起长大的“老人”。1966年,正上初中的我停止学业。恢复高考制度后,28岁的我才去读大学。但我的心态始终很年轻。我在工作之余特别喜欢学术研究,涉足的领域广而杂,对许多传统的观念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力图更客观说明历史。这些作品发表在博客上,有点击、有讨论,从而获得了比发表在报刊杂志上更大的乐趣。

文章分类
 
 

王昭君之谜  

2012-02-06 09:27:33|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王昭君之谜

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虽在《汉书·匈奴传》和《后汉书·南匈奴传》等正史中有所记载,但因为正史记载极其简略,而如《琴操》、《西京杂记》等野史中有关她的资料更为丰富,因而在历史上就留下了有关王昭君的许多众说纷纭的话题。
    王昭君的籍贯当属何地?
    关于王昭君的籍贯,公认为秭归香溪。就今天的行政区划而言,香溪在湖北省内 ,因而一般人就认为王昭君是湖北人。但是,如果从历史上仔细考察,包括秭归 在内的那一块位于湖北、四川交界处的地方,其归辖是时有变动的。即有时为鄂土,有时为蜀地。因而我们也完全有理由据此而认定王昭君不仅属于湖北,同时也属于四川。
    秭归在古代属梁州。《华阳国志》记载说:西汉初年,梁州“实兼巴汉庸蜀地” ,汉高祖刘邦改梁州为益州,辖区依旧。汉武帝时,秣归划归荆州。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在荆州一带大战,曹、孙先后在名义上而刘备在实际上占有荆州。叁国时,宜都以西的长江两岸,都是汉政权治下的领土,秭归当然也不例外。两晋至隋,秭归一直属建平郡。建平郡的郡治一直设在巫县。即是说,四川的巫山县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是建平郡的首府,直接管辖着包括秭归在内的一大片地区。这种状况一直维持到唐朝。《旧唐书·地理志》记载说:“归州,属山南东道,武德二年折夔川之秭归、巴东置。”这表明在公元六一九年才将秭归、巴东从夔州划出成立归州。《太平寰宇记》也注有:“武德二年前,秭归属夔州。”夔州州治在今四川奉节县,辖地为今四川万县地区及湖北宜昌一带。这是秭归曾为巴蜀属地的又一证明。
    不仅从地理上的历史考察能够证明王昭君的籍贯可以认定骂四川,而且这种认定 还可以说是得到历史上许多人的赞同的。
    东汉末年的史学家文颖曾注《汉书》,他在《元帝本纪》中注昭君籍贯为“本蜀 郡秭归人也”。西晋人孔衍在《琴操》中记载说:“昭君死塞外,乡人思之,为之立庙。”而“庙在巫山县”。唐朝大诗人杜甫曾多次在诗中肯定王昭君为蜀女,如:“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元代大创作家马致远在《汉官秋》中,借剧中人之口几次肯定王昭君是蜀女,如“妾身王嫱,小字昭君,成都秭归人也”。明代小说家凌蒙初在《初刻拍案惊奇》中也说:“只因蜀中女子从来号称多才,如文君、昭君,多是蜀中所生。”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认为:王昭君不仅是湖北人,也是四川人。

王昭君是汉人还是土家人?

王昭君的族属,史无明载,但一般人都认为她是汉族人。历代作家、书家和音乐家所塑造、表现出来的王昭君,无论是服饰、语言、习俗,均是汉家姑娘所特有的。对此,历代从无异议。
    但近年来有人对王昭君的族属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她应当是出生于巫山( 武陵)的土家族。这种看法认为:从王昭君的习性来看。她入宫后,仅善于歌舞,而且不愿巧言令色、争媚献宠, 更不愿贿赂画师。当明珠沉埋时,她悲愤多于伤感;当匈奴单于求婚之时,她勇 毅地自请和番;出塞之后,她还能按胡俗作父子两代单于之妻。这些习性、勇气和见识,都不是受封建束缚深重的汉家女儿所能办到的,也不是一般闺阁弱女所能具备的。王昭君之所以能办到,正是“蛮夷”、“锐气善舞”、“刚强不屈”和受封建礼教束缚较少的族性所致。
    再从出塞后的生活习惯、心理感受分析。历史上的所有出塞女子,无论是西汉的 细君,还是东汉的蔡文姬,均是整日悲愁,不能终老匈奴。而王昭君却能在塞外生活得十分从容、和悦,使“青冢”长留漠北,这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就在于她出身于“蛮夷”。
    杜甫的夔州组诗之一《负薪行》说:“夔州处女发半华……若道巫山女粗丑,何 得此有昭君村?”明确指出了王昭君“夔州处女”、“巫山女”,亦即蛮女。夔州诗广泛描写了僚人、五溪蛮和武陵蛮的习俗,从中可知这些少数民族与今天的川鄂湘交界地区的土家族是有族源关系的。因而细究之,王昭君应当是土家族人而不是汉族人。
    关于王昭君是土家族人的新说法虽然有一定道理,但其中属于推论、猜测的成分 似乎多了一些。有力的证据似乎还少了一点。因此,王昭君究竟是汉族人还是土家族人,还有待于进一步论证。 

 王昭君的姓名是“王嫱”吗? 

关于王昭君的姓名,史书记载相当简略,又不尽统一。《汉书·匈奴传》载:“ 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后汉书·南匈奴传》载:“昭君字嫱。”这两处对“嫱”字究责是名还是字的不同记载,反映了当时对王昭君的姓名就有不同的说法,这必然造成后人对王昭君姓名的看法出现很大分歧。
    普遍认为:王昭君,名嫱,字昭君。如:元代大剧作家马致远在《汉宫秋》中, 借剧中人之口说“妾身王嫱,小字昭君”。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昭君和昭君墓》说:“王昭君,名嫱,字昭君,是西汉元帝时(公元一世纪中叶)的宫女。”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一九七九年版)“王昭君”条也说她是“西汉南郡秭归人,名嫱,字昭君,晋避司马昭讳改称为明君或明妃。”
    近年有人载文对王昭君“姓王名嫱字昭君”这一传统说法提出了异议。认为:西 汉时后宫的宫女,从入宫之日起,即不再呼其娘家名字,因而多不详其本来的名氏字号。《汉书》第一次提到昭君时称为“王樯”,这“樯”字极可能如“拳夫人”的“拳”字一样,仅是与被征选入宫者入宫时的某种特征相联系。“王樯”即是一位用船载而来的王姓姑娘。《汉书》在“列传”中又称其为“王墙”。反映都不是昭君本名,只是一个记言义的符号。直到《后汉书》才改称为“王嫱”,使其称呼统一了起来。“昭君”二字,疑为封号,而非字号。出塞前夕,必须提高其政治身分,只能按她是有“光明汉官”的美丽和代表汉皇光照匈奴的政治使命赐封她为“昭君”。汉元帝赐呼韩邪单于共五女,其四女皆不记姓名,也无封号,可见王昭君的地位与作用在五女中十分特殊。昭君之称在匈奴流传,可证其不是名字。综上理由,可知昭君姓王,名、字不详。久而久之,昭君、王嫱这些标志她政治身分或出处特征的称呼被当成了她的名字并且流传开了。
   是传统的看法正确,还是新说法更在理?看来是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考证的。 

 王昭君为何“出塞”?

王昭君是因“出塞和亲”而在历史上留下显赫声名的。但对她为何出塞匈奴的原因却历来众说纷纭,贬褒不一。
有人认为昭君出塞是自“请掖庭令求行”,也就是是出于自愿前往而不是被迫的 。她之所以要自愿出塞,是因为“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于是利用出塞的机会,主动要求离汉宫而去匈奴,藉机解脱了只有寂寞老死于汉官的死悲结局。
    又有人认为,王昭君入宫后,因恃才恃貌而自傲,未行贿买通画师毛延寿,结果 被丑化。按图索人的皇帝自然不会见到昭君,美貌的昭君也因此而得不到皇上的宠爱。她久留宫中实在无聊,于是当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闳氏”时,便自请去匈奴。经汉元帝的同意,就出塞和亲去了。
    还有人认为,王昭君之所以出塞,是毛延寿设下的救国计策。据传,王昭君以良 家女被选入宫中后,宫庭画师毛延寿见其貌美非凡,生怕已经沉恋于女色的汉元帝更不能自拔而误国,于是在画王昭君的肖像时,有意把她丑化了。汉元帝未能察觉。后来呼韩邪入朝求汉女为妻,汉元帝按“图”选宫中丑女,于是“以昭君行”。当后来见到昭君其丰容盛饰、光明汉宫的真面目时,曾想反悔,无奈君主出言,驷马难追,只好忍痛割爱。历史上的一些文人据此还认为毛延寿此举实在高明。汉元帝好色,如果不把王昭君送出去,她有朝一日得宠,就会变成妲己式的人物,到时误国殃民,后患无穷。按此说,毛延寿成了于历史有功的忠臣和好人了。
    据正史记载,王昭君出塞和亲,对汉边疆的安宁起了良好的作用。《汉书·匈奴传》载:“昭君,赐单于,号宁胡关氏,生一男伊屠智牙师,为右日逐王。”呼韩邪死,立雕陶莫皋为复株累若提单于,“复妻王昭君,生二女:长女云为须卜居次,小女为须卜居次。”王莽秉政时,曾“令遣王昭君女须卜居次云入侍”。
    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出,昭君出塞和亲,在呼韩邪父子当政时期,汉匈关系和睦,这说明这宗政治联婚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但也有人认为,汉室谋臣如云,猛将如雨,用妇人去安邦息事,实在是有伤国体 。有诗说:“当年遗恨王昭君,玉貌冰肤染胡尘。边塞未安嫔侮虏,朝廷何事拜功臣……“汉朝当时外戚宦官专权,王昭君“为不救苍生离水火”而出塞,这是作为一个普通妇人能对国家和人民的最大奉献了。
    王昭君的一生虽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未解之谜,但是,她作为我国古代“四大美 人”之一,她的故事广为流传,人们或对她同情,或对她崇敬,都表明了她在历史上的极大影响和人们对她的褒扬。


  评论这张
 
阅读(8049)| 评论(4)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