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李殿元的博客

 
 
 

日志

 
 
关于我

我土生土长在天府之国的四川成都,典型的与新中国一起长大的“老人”。1966年,正上初中的我停止学业。恢复高考制度后,28岁的我才去读大学。但我的心态始终很年轻。我在工作之余特别喜欢学术研究,涉足的领域广而杂,对许多传统的观念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力图更客观说明历史。这些作品发表在博客上,有点击、有讨论,从而获得了比发表在报刊杂志上更大的乐趣。

文章分类
 
 

李殿元教授挑刺《辞海》  

2013-09-23 07:54:53|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李殿元教授挑刺《辞海》为汉代“老乡”喊冤

http://www.scol.com.cn(2013-9-21 9:08:18)  四川在线  评论共 0条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网易微博0

  扬雄是蜀郡郫县人,西汉末至东汉初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还是那个时期学术界的著名领军人物。著名巴蜀文化学者、教授李殿元翻阅现代版《辞海》发现“扬雄”条,对扬雄在文学、哲学、语言学诸方面的贡献客观评价的同时,却说“王莽时,校书天禄阁,官为大夫。曾作《剧秦美新》以谀莽”。

  “‘谀莽’这两个字基本否定了扬雄的人品,令人难以理解、赞同。”今日下午3时,李殿元将做客成都市文化馆,“挑刺”《辞海》,为扬雄 “洗冤”,为大家讲述扬雄传奇一生。

  挑刺

   扬雄不该被称“谀莽”,应迅速纠正

  “西汉著名学者桓谭评价扬雄比先秦诸子更伟大。东汉著名思想家王充称赞扬雄有‘鸿茂参圣之才’。唐代文学家韩愈、柳宗元称赞扬雄是‘圣人之徒’。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在他名垂千古的《陋室铭》中,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作为巴蜀文化学者,李殿元在研究西汉末至东汉初学术界著名领军人物扬雄时发现,南宋前对其以褒为主,之后以贬为主。

  为何会出现这一变化?“主要原因是攻击他的人的地位非常高,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朱熹不承认夹在西汉和东汉之间的王莽政权,在扬雄死的那一年,他在《资治通鉴纲目》里用了6个字宣判了扬雄人品的“死刑”,即‘莽大夫扬雄死’”。李殿元说,朱熹认为扬雄是“莽大夫”,按封建主义的正统观,那就把扬雄的人品给否掉了。然而作为如今在汉语词汇中影响极大的现代版《辞海》,却在“扬雄”词条中说他“曾作《剧秦美新》以谀莽”,“是无形中宣传和肯定了封建主义的正统观,这是非常错误的,理应迅速得到纠正。”

  呼吁

   扬雄人品不该被否,应为他洗冤

  在李殿元看来,朱熹说扬雄是“莽大夫”的理由为:一是王莽给扬雄升了官,二是扬雄写了篇《剧秦美新》。“但是细究下去,却发现历史真相并不是朱熹说的那样。”此前,李殿元曾在自己的相关论述中表示,《汉书·扬雄传》记载得很清楚,扬雄就是个读书人,从来不参与政治活动。他64岁后,由于是国家治学大家,不能够致仕退休,只能够继续在任,才“以耆老久次转为大夫”。

  “王莽新朝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扬雄写作了《剧秦美新》。文化人写颂扬文章历来很普遍,判断是不是‘谀莽’的标准只有一个:是客观事实还是故意献媚。”李殿元说,王莽之所以能够代汉建立新朝自立为帝,是因为他实行的许多国策有利于老百姓,而汉代散体大赋最富盛名的司马相如、扬雄和班固,他们3人还都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创作了同属“符命”的向统治者“献媚”的文章。

  为何扬雄被批?事实上是因为当时南宋时局不稳,以朱熹为代表的封建理论家,担心出现王莽这样的“乱臣贼子”,所以要否定他。而作为当时学界领袖的扬雄,因为写了赞美王莽和新朝的《剧秦美新》,其人品自然也就应该被否定。“如果坚持这样的评价是非常不客观,不公正的。呼吁为扬雄洗冤。”
记者陈明玥

  ■链接

   李殿元

  著名巴蜀文化学者。1951年生于成都,1983年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历史系。1980年在国内率先推进历史与名著的大众化,主编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悬案系列丛书》《中国名人悬案系列丛书》多次再版,影响深远。

  扬雄

  (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字子云,蜀郡郫县(今四川郫县)人,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语言学家。扬雄是西汉末至东汉初那个时期学术界的著名领军人物。他仿 《论语》作《法言》,仿《易经》作《太玄》。提出以“玄”作为宇宙万物根源的学说。强调如实地认识自然现象的必要,并认为 “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终”,驳斥了神仙方术的迷信。

  在社会伦理方面,批判老庄“绝仁弃义”的观点,而重视儒家的学说。认定“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

  于语言学,曾著作《方言》叙述西汉时代各地方言,为研究古代语言的重要资料。又续《苍颉篇》编成 《训纂篇》。

  

  评论这张
 
阅读(596)|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