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李殿元的博客

 
 
 

日志

 
 
关于我

我土生土长在天府之国的四川成都,典型的与新中国一起长大的“老人”。1966年,正上初中的我停止学业。恢复高考制度后,28岁的我才去读大学。但我的心态始终很年轻。我在工作之余特别喜欢学术研究,涉足的领域广而杂,对许多传统的观念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力图更客观说明历史。这些作品发表在博客上,有点击、有讨论,从而获得了比发表在报刊杂志上更大的乐趣。

文章分类
 
 

青羊宫花会 中国最早的博览会  

2018-02-08 08:09:27|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青羊宫花会 中国最早的博览会
□李殿元\文 马千笑\手绘

2018年2月8日第08版

分享到:
青羊宫花会 中国最早的博览会 - 李殿元 - 李殿元的博客
青羊宫花会 中国最早的博览会 - 李殿元 - 李殿元的博客
青羊宫花会 中国最早的博览会 - 李殿元 - 李殿元的博客

  成都花会是古老的传统民俗活动。始于唐代,相沿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花会的地址就在成都西门外的青羊宫。

  成都花市也是花会唐代已经出现

  成都人种花的历史可追溯到唐代以前。

  成都驷马桥附近羊子山土台,曾在一座西汉古墓发掘出簪花的女陶俑。她的发髻上,数朵小花簇拥着正中一朵硕大的菊花——由此可见,成都人簪花赏春的习俗非常久远。

  唐人萧遘写的《成都》诗中有“月晓已开花市合”的句子,说明当时已兴起了花市。诗人杜甫的很多诗篇都提到成都人种花的盛况,如“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唐代之后的后蜀皇帝孟昶喜爱芙蓉花,于是在城墙上遍种芙蓉树,到花开时节,满城被芙蓉花所包围。从城外看,如同一座芙蓉城,所以“蓉城”的别称自此形成。

  根据传统习惯,人们一般把农历二月十五日的前后定为成都花会也是“花市”。花会的地址就在成都西门外的青羊宫。

  花会日也是青羊宫传统的庙会日

  青羊宫是成都市区内仅有的也是最古老的一座道观,东邻百花潭,西望杜甫草堂。据《成都县志》载:青羊宫古名青羊观,为老子遗迹,相传老子曾牵青羊过此。唐乾封元年(公元666年)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故易名青羊宫。

  传说道教始祖李老君的生日是农历的二月十五日。在唐王朝近300年的统治时间里,道教始终得到皇室的扶植,作为道家庙宇的青羊宫一直香火很盛。在花会日也是青羊宫传统的庙会日,青羊宫钟磬悠扬,烟火缭绕,车水马龙。

  青羊宫建于唐朝,在清代重建,主要有灵祖楼、八卦亭、天极殿(三清殿)、斗姥殿等建筑。三清殿内供有三清仙的贴金塑像,两边各有6尊塑像,被称为12龙角、蛇尾、马嘴、羊胡、猴颈、鸡眼、狗腹、猪臀等动物肢体部分组成, 怪异特殊。传说铜羊是太上老君的爱物,它能治百病,人们有了病痛,只要到青羊宫去摸摸铜羊的相应部位,再摸自己的痛处,就能“手到病除”。其实,这铜羊只是古蜀先民的艺术构思和冶金技术的结晶,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此外,宫内还有一块高两米、宽一米多的石碑,上面刻有“八仙”之一的吕洞宾的像。在附近还有一块“支机石”,传说是天上的织女织布用来垫织布机的,这些都为古老的青羊宫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传统的青羊宫花会延续了一千多年

  因为农历二月十五日是“百花生日”的“花朝节”,而成都的二月正是天气晴和、春意宜人、百花盛开的季节,因此,每年二月都要举办花会。

  到了唐代,成都人最常去的赏花之处为青羊宫。农历二月二十五,是青羊宫传统的庙会日,也是花会日,又称为花市。这前后数十天,青羊宫外花团锦簇,住城里的住城外的皆相约前来游赏。成都花会的举办为市民百姓游乐赏春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场所。据文献记载,从每年春节开始直到四月,达官贵人、骚客墨士、淑女名媛纷纷西出笮桥门踏青赏花。

  暮春三月,杂花生树。每当冬谢春归,有情调、懂生活的成都人例行会踏青赏花。在花会期间,人们会参加庙会巡游,相邀于郊外,饮酒赏花,吟诗作赋。女人们则更是以鲜花簪首,游春扑蝶。

  大诗人李白在《上皇西巡南京歌》中曾写道:“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如此美景,自然是踏青的好去处。另一大诗人杜甫,在浣花溪边筑草堂,赏春更是不用出门。他在这里留下了七首有关赏春的绝句,诸如“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饱受流离之苦的杜甫,身和心都在草堂得到了憩息。他挖塘养鱼,筑亭垂钓,栽花植木。悉心经营之下,草堂渐成规模,终至“有竹一顷余”。浣花溪畔,因为当年的草堂,逐渐成为成都人踏青赏春的又一去处。青羊宫到浣花溪的路上,沿途车水马龙,行人络绎不绝。

  宋代诗人陆游在《梅花绝句》中描绘了这一盛景:“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路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青羊宫花会,从唐宋一直延续到清末,成了传统的节日盛会习俗。

  后来 创新的成都人把花会办成了博览会

  在经历了元明的衰落后,花会在清代得到恢复。然而直到清末,花会仍没有固定场所,每年农历正月末二月初便租用青羊宫、二仙庵附近的农田,临时搭棚,作为会场。到了清代光绪年间实行新政时,在四川成立劝业道,当时的主管周善培利用成都人每年春季在浣花溪一带郊游的传统风俗,把“振兴实业”和“新春游乐”结合起来,利用花会场合举办全省性劝业会,即全省商品工艺品展销会,让各县商家来展销商品,并正式定下“青羊宫花会”名称。届时商贾云集,十分热闹。花会期间,成都各剧团、杂耍班子,地方名小吃店主,以及其他民间艺人也都不请自来,为花会增添光彩。因为这一段历史,研究世博会的学者乔兆红认为,“青羊宫是全国最先开始举办博览会的地方”。

  到民国初,全省商品工艺品展销会改称“物产展销会”。青羊宫花会又增加了武术擂台赛,戏剧、曲艺艺人也前来表演,使得游客倍增。川菜馆和四川的名小吃店在此摆摊设点,让游人既饱眼福又饱口福。青羊宫花会更加繁荣,遐迩闻名于省内外了。

  李劼人在长篇小说《死水微澜》对逛花会有一番描述,说成都周边的人“不远百里而来”,是为了“买他们要用的东西”;“城里的人,更喜欢来”“不过他们并不像乡下人是安心来买农具竹器的,他们来此的心情只在篾棚之下,吃茶喝酒,赏春游宴罢了”,而那些就是官宦人家、世家大族的太太、奶奶、小姐们,在赶青羊宫的时节,“也可以露出脸来”,既“允许陌生的男子赶着看他们”,而她们也会偷偷地“下死脸来看男子们”。

  新中国诞生后,在青羊宫的基础上建成了青羊宫花园。1951年,成都市正式举办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届花会。以后每年一次,每次1个月至1个半月。届时,成都附近的国营、集体花圃及广大花农,都将各自辛勤培育的名贵花卉、家栽盆花、盆景等运到青羊宫,搭棚撑帐,摆摊设点,进行展销。1980年起,市政府决定将花会场地定在与青羊宫一墙之隔的“文化公园”,形式与内容上更加丰富多彩。花会期间除传统内容外,又增加了鸟市、书市、书画艺术展销等内容。到2017年,成都花会已经是第53届了。成都花会之所以能够得到成都市民的广泛喜爱,是因为它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

  花会也是吃货们的天堂。高档的如聚丰园、竞成园、姑姑筵等,这类餐厅的功能并不仅限于进餐,它也是达官贵人们请客会友、洽商事宜的重要场所。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二仙庵外的食货小摊则更为经济实惠,各种小吃数量繁多。

  随着城市的扩张和经济的发展,当年处于城市边缘的青羊宫,已经变成了闹市繁华区。成都人也不再满足于在城里踏春,而是在春光明媚之际驶着小车、带着家人,直接到大自然中去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龙泉山看桃花、新津看梨花、彭州丹景山看牡丹、蒲江石象湖看郁金香……可以去的地方还有三圣花乡、国色天乡以及形形色色、数不胜数的农家乐。成都人以花之名举办了一系列会节,如“国际桃花节”“石象湖郁金香节”“牡丹花会”“花博会”,等等,不仅赏花,而且借花搞活了经济,成都人就这样怡然自得地生活着。

  评论这张
 
阅读(632)|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